1)第四百一十七章 相互考察_这个家业我不要行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晨,某社区的一户人家里,几名和尚鱼贯而出。

  “多谢几位大师为亡夫做法事...”户主将几名和尚送了出来,“只是‘纳骨’之日却正逢新年,不知是否会对贵寺有所干碍?”

  按照日本佛教的丧葬规矩,人死后要进行火葬,和尚会在殡仪馆做法事,但做完法事后,骨灰要等死者去世49天后才能送入灵堂“纳骨”,所以在此之前,骨灰都要摆放在家中灵堂——关西地区如大阪、京都就只回收部分骨灰,关东地区如东京地区则是全部回收。

  “无妨,施主到芝大门后可以给贫僧打个电话,届时自有人将遗骨纳入灵堂。”和尚和颜悦色、轻声慢气地解释道。

  尽管天色还不是很亮,经过了连夜诵经后,几位和尚的精神也有所困顿,但他们对逝者家属却依然彬彬有礼,没有丝毫的怠慢。

  他们也没有办法不礼貌,谁让人家是大客户。

  像曾上寺这样的大寺,“纳骨”的费用都是三百万円往上,就这还不算做法事、做墓碑之类的价格。而普通的公墓最便宜也要50万円,稍微位置好一点就要150万,价格可不能算便宜。

  所以为了避免“死不起”的情况发生,日本近些年来购买墓地时开始流行拼团——一群老头老太太聚在一起认识一下,然后一起买一块公墓,等死后就将骨灰龛放在一起,这样一份公墓便可以装100人份以上的骨灰,均摊到每人身上也就只剩了几万。

  而且和遗体一起火化的木棺也可以不用日本十几万円的国产货,而是改用中国山东曹县300块人民币的进口货(日本市场占有率90%),这里的桐木不仅材质好、油分高、烧得旺,而且厂家还很贴心地提供雕花服务,这样又可以省一笔钱。

  当然,还有一些人选择用高科技手段以节省墓地开支。比如将骨灰做成钻石镶嵌在戒指上随身携带的;将骨灰龛编号后放入数字化佛塔,死者家属来时只需要刷卡,相应编号的骨灰就输送到他们面前进行凭吊,这样可以减少墓地使用面积。

  因为单独墓地价格实在是太贵,所以寺庙也很珍惜这样的大客户,就算是连夜诵经,他们也不敢有丝毫的不耐烦。毕竟一次入账几百万,去掉成本后足够开十几个和尚的工资,不得不慎重。

  “等到纳骨之日,外面的灵棚,是否需要我们请人来帮施主拆除?”和尚又多问了一句。

  老太太摇摇头:“那个就不劳烦大师了,请万事屋的人来拆就行,他们只收费1000円,动作又麻利。”

  “原来如此。”和尚们也没有坚持。

  不过,为首的和尚在听到“万事屋”三个字后,耳朵动了一下。

  “对了,施主既然提到万事屋,贫僧便想要多问一句——不知施主是否知道,他们最近要办幼稚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