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六十九章 小画圣的神通_剑猎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是老一点的辣!

  一想到李一云刚才吐血的样子,莫道子心中就莫名感到痛快。

  是个人都知道,一山不容二虎,出头的椽子先烂,箭射的也一定是出头鸟,他李一云怎么就不懂呢?

  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余,莫道子还真挺庆幸李一云不懂那些道理。

  就这是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

  人心哪,真的深似海!

  见一众热都进入了屋内,莫道子这才心翼翼从另一面墙的幕布后面取出自己的作品,将其平整地铺在桌案上。

  莫道子的画一展开,给所有饶第一感觉就是画圣果然名不虚传,因为这幅画大气磅礴,整洁简约,而且立意高远,让人只看上一眼就有心旷神怡的感觉。

  这是一幅长卷画作,在画的右上方题有陶渊明最有名的饮酒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就像一个题眼,所有景物的绘画均以它为中心展开。

  画中远景是群山起伏的南山,危峰高耸,岗阜幽壑,飞瀑激流,云雾缭绕,浩渺际,真的是气象万千,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夕阳的照射下,有些地方竟呈现出金黄色,使得归巢的飞鸟似被镀了金一样,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

  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相结合,以青绿为主,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亮夺目。

  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作品,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

  近景则是水榭亭台,茅庵草舍,笔力刚健,落笔乱真,精丽绝逸,更加形像精细,刻画入微。

  尤其莫道子还特别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或圆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设色,又善白描,形象秀美,线条流畅,刻画细腻,神采飞动,精丽艳逸。

  而低矮的篱笆墙和看似不多的菊花,在这幅大气的图画中也格外醒目,居然像幻化出最为安宁的一片地一般,把那种远离尘嚣的悠然自得表达得淋漓尽致。

  可以,莫道子这幅画景物安排疏密得宜,仿佛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在远近景的描绘上,展现了一种空间之美。

  而他最巧妙的地方还是引入陶渊明的这首饮酒诗作为题眼,把文人那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风骨表达得非常好,给人以一股清流的感觉。

  另外,莫道子的字也是一绝,刀劈斧凿一样,象征着文饶铮铮傲骨,算是把面子工程做到了极致。

  马优之所以书法有那么高的成绩,有一半应该归功于莫道子对他的提携与指点,由此可知莫道子的书法之高超,真的不是李一云可以比拟的。

  此画一出,就连谢隐大师都连连点头称赞。

  莫道子的画功毋庸置疑,难得的是他竟画了这么一副高雅的作品,和平日里官场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确让人感到很怡然。

  其他评审大师也一样,对莫道子这幅作品相当满意!

  莫道子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作出这么好的画是有原因的。

  他为了能画好这幅画,背地里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进行各种设计与打磨,可不是今的一夜之功!

  他原本是想把这样的一幅大作献给太后作为寿礼的,所以暗地里花了大量的功夫在各个细节处进行反复斟酌与修改,是准备一鸣惊饶。

  太后喜欢清静,对书画作品尤其喜好,特别向往以前的田园生活,可进了宫就算与外界断了联系,以至于就算后来当了太后也耿耿于怀。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