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9章 并轨_才醒,媳妇就要给我生二胎陆浩苏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江城地区有高等院校33所,在校学生近9万人。

  往后,也会节节攀升。

  等到91年,也就是苏瑾几人毕业的那年,江城地区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能达到13万人左右。

  84年的时候,《高等学校接受委托培养学生的实行办法》颁布,普通高校在国家任务计划招收的公费生和定向生之外,开始招收属于市场调节成分的自费生和委培生。

  公费生,很好理解,就是考上大学后不用自己花钱,国家出钱。

  定向生,是为了帮助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行业培养人才,保证他们得到一定数量的毕业生而制定的一项政策,这个有条件,需要在入学注册前与高校及定向就业单位签订有关的定向就业协议。

  至于自费生和委培生,按字面的意思就能够理解,是需要收费的,不过费用一般也不是由学生自己来出,大多数都是由单位缴纳培养费和学杂费。

  无论是国家任务计划招收的公费生和定向生,还是市场调节成分的自费生和委培生,都属于统一招生计划。

  不过,在一些地方两者又有些区别,国家任务计划招收的学生,也就是公费生和定向生,与市场调节成分的学生,也就是自费生和委培生,这两者的录取分数线不一样。

  自费生和委培生的录取分数线一般比公费生和定向生要低。

  教育并轨说的就是这个。

  再过些年,就不再按照国家任务招生计划和调节性招生计划形式,分别划定两条录取分数线了,而是按照总的招生计划,只划定一条分数线。

  双轨变成单轨。

  同时,招生、收费和就业方面也进行了改革。

  苏瑾,谢莎,段芳,3人报考的都是公费生,不过,其实也享受不了多久公费,大学马上就会收费。

  “你们两个也没有问题,肯定都能够考上。”陆浩说道。

  苏瑾,谢莎,段芳,这3人关系很好,前世,陆浩和3人一起吃过几次饭,只是没有这会儿这么熟。

  各自的发展也都还中规中矩。

  “我报的学校有点危险,我平常考试的时候,分数勉勉强强能达到,这次考试虽然发挥的好一点,但其他人也可能发挥的好,不知道能不能录取的上。”谢莎还是有些担心。

  填报志愿的时候,她考虑了好久,最终还是写下了心目中的学校,如果写别的学校肯定稳妥一些,但她想要冲一冲。

  很忐忑。

  “你报的是江城师范大学?”陆浩看着她。

  印象中,应该是这个没有错的。

  只是,这么大,报考师范大学,学生还能好好上课吗,不怕被投诉?

  “你怎么知道?”谢莎非常惊讶的看着陆浩。

  然后,她又看向苏瑾,“你跟你姐夫说的?”

  “我没有说啊。”苏瑾赶紧摇头。

  她的确没有说。

  “她没说,我自己猜的。”陆浩笑道,装起了神棍,“我不止知道你报的是哪个学校,我还知道小瑾和段芳报的是哪个学校。”

  “吹牛。”苏瑾不信。

  “我也不信。”段芳跟着摇头。

  “不信?”陆浩装模作样,“要不要赌点什么?”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