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8章 少年班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工资。趁年轻抓紧时间学习,打好基础比什么都重要。

  老师看我是农村里出来的学生,以为我得选择就业。听说我考研,就把保送的名额给了我。还是俺姐劝我,直接考硕博连读的研究生,这样能节省一年的学习时间,没想到我真的考上了。”

  7月底,志远他们的高考成绩出来了,志远考了全市第一,全省第三的好成绩。昊昊和志亮紧随其后,分别是第二和第三。

  志远当然是报京华大学医学系了,这是他的梦想和追求。昊昊和志亮,由于年龄小,被国家科技大看中了,他们提前和学校沟通,准备录取他俩进科技大的少年班。

  科技大的少年班,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但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接受大学教育。这是国家教育史上的一大创新。

  1978年3月,在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大力倡导和热心支持下,在***、方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推动下,中国科大创建了少年班。

  在“文革”刚刚结束时,科技大开办少年班,招收那些高分的少年神童上大学,它与恢复高考等举措一起,对于拨乱反正,消除“白卷英雄”和读书无用论的负面影响,对于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少年班开始招生,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比考上京大和京华更让人羡慕。

  昊昊和志亮俩个人才14岁,成绩又好,临水一中本来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考科技大的少年班,结果如愿以偿。

  援朝舅舅再次在临水党政界出名,原因是三侄子的好成绩。三孩子都在他家吃住,胜男舅妈的贤惠名声也随着传了出去。

  农村人更是传的邪乎,大家都说韩屯村的支书家,三个孩子高考得了头三名,在以前就是状元解元和探花都被一家给包了,他们仨成了别人家的好孩子。

  连来韩屯的外村人,想方设法都得看一眼三个高材生,他们仨浑然不知,和村里的其他孩子没什么两样。

  今年,韩屯村高考的孩子,还有“大一号”家的景云和“老骡子”家的孙女,她们成绩也很好,就来家里咨询报考学校的事情。

  景云的成绩好,她家的老人希望她学医,就报考了省医学院。这几年医学院是热门专业,成绩居高不下,比国家的重点院校录取线都高。

  “老骡子”的孙女,家里希望她学会计,就报考了省里的财经学院,也算是个热门专业。

  韩屯村一年考上五个大学生,这消息不经而走,跟着出名的是韩屯联中。

  今年韩屯联中,中考60%考上了洪城一中,其他的全部考上了张集高中,没一个落榜的。

  村里给学校的老师,每人发了一千元的奖金,比他们一年的工资都多,这只是升学的奖金,和其他的奖金和补贴不冲突。

  老师们放假回去了,可悠悠妈和刘冉被村里人盯上了,在村里人的心目中,婉莹就是孩子们的老师,大家才不管她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

  大家一致要求,悠悠家的学习班还得办起来,教孩子们学习英语,哪怕是利用早晚的时间,每天就学一会,让孩子们收收心,以免疯玩一个夏天,把心玩野了。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