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90章 接人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姥姥的这种想法,娘俩一个春天没有外出,就连临水也很少去。

  得益于国家的计划经济政策,所造成的卖方市场,这年头的买卖是真好做,也不用娘俩太费心。

  有悠悠的电子商城这个大后方,加上两个公司做掩护,悠悠和姥姥偷梁换柱,瞒天过海。靠着一部电话,在家里就把各种事情处理的妥妥当当。

  唯一的不便就是,韩屯村的电话,无法开通国际长途,和大卫的联系特别麻烦。

  现在虽说是改革开放,可是好多方面还是固步自封,小心翼翼。就开通国际电话这件事,震宇公司申请了好多次,国家也没批准。

  今年春天,韩玉峰在临水郊区的蔬菜大棚学习了一个月,回村就带领农业组的成员,建了个简易的大弓棚,栽种上芹菜,甘蓝,莴苣,小油菜等早春蔬菜。

  还真让他种成了,这些青菜提前一个月收获,村里也没往外卖,给各家分了一部分,其余的供应村里的伙房。

  大卫回国后,开办了《当代中国行》艺术展览,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他带回去的手工绣品倍受欢迎,很快就销售一空。

  大卫一批接一批的追加订单,幸亏以前的存货多,不过有了大卫这个销售渠道做掩护,终于可以敞开的收购这些手工品了。

  目前,大卫的销量还是不够大,马上进入农忙季节,姥姥只是让李保国、杨奶奶和罗新才代收。

  悠悠还是低估了这时的市场潜能,人们把攒了几年的存货,都翻了出来。

  短短的一个月,就赶得上姥姥她们一年的收购量。过去这股热潮,数量倒是降了下来。

  看到手工鞋垫能换钱,而且比喂猪养鸡的效益都高。妇女们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加班熬夜的做手工鞋垫。

  主要是手工鞋垫制作方便,上到七十多的老年妇女,下到十几岁的少女,基本上都会绣鞋垫。

  鞋垫上绣花,用不着什么高超的绣艺,一般的农家绣法,古朴别致,也有自己独特的韵味。

  至于绣球门帘,大卫也不要求新旧,在他眼里,件件是精品。

  作为必备的嫁妆,绣球门帘包含着姑娘们对新生活的期盼和憧憬。结婚以后,挂上一年半载,大多数被精心的收藏起来。

  一副绣花门帘,依据新旧程度,价格在120——150元之间,可以换一台缝纫机了。这个价格,在现在算是天价了。

  好多绣花技术好的年轻媳妇,开始着手绣制新的绣球门帘。老太太更是依靠针线活,找到了挣钱的门路。

  刚进4月,悠悠妈打来电话,姥爷的族人回国了。

  姥爷接到电话,就激动的不行,姥姥决定不坐火车了,让悠悠开车去京都。

  临行前,舅姥娘带着现金过来,让姥姥帮着在京都买院子,她现在对在京都买房子比较上心。

  她对姥姥说:“妹妹,咱家的孩子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