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0章 辅导课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不缺钱了,买套工具让孩子们学门技术。听说城里有办学习班的,得200元的学费。咱村有志远和昊昊他俩免费教,俺们这就是赚了。”

  特别是上了初中的孩子,志远把物理课中电流的知识,融汇到收音机的线路中,给他们讲了个透彻。

  见孩子们跟着志远他们学到了本领,大伙都激动的不行。以前到了七岁还不让孩子上学,今年刚满六岁的孩子,都争着往学校里送,盼着孩子在学校多学些本领。

  相比较于韩屯,石庙村做的有些离谱。开学以后,他们村在韩屯上四年级的孩子,辍学的很多。

  由于分组,加上国家征收的爱国粮少了,工分的价值高了好多,少的也得在一元以上。

  农村的孩子上学晚,四年纪的孩子大部分都在12岁以上,可以帮着队里干些轻活,特别是看庄稼,孩子们就比较合适,一天能挣五个工分。

  家长们就动了心思,觉得孩子都上了三年学,认的字也不少了,算个账也会。

  现在工分值钱了,还是回家挣工分合适。以后还不知道走到哪一步,村里现在就已经有两个队合在了一起。

  再说了,指着孩子学好了,考上学去城里工作,能有几人。都说上学的比牛毛还稠,考上学的比牛角还稀。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自七七年恢复高考,至今已经是四年了,洪城县每年考上学的,大中专加一块也没超过二百人。全县一千多个村庄,十个村考上一个。

  可是每年参加高考的,最少也得有3000人,5%的录取比例,确实少的可怜。

  他们村的1——3年级,倒是人数不少,家长还是希望孩子学些字的,谁也不愿意自家的孩子,是个睁眼瞎,尤其是男孩子。

  可是学习给家务活让路,家里有了事情,就不让孩子上学了。

  把个石老师气的,整天的摇头叹息:“你们都眼气韩屯过的好,也不看看人家咋着做的,孩子没本事,从小就输在起跑线上。”

  悠悠听说了他的至理名言,肃然起敬。要不是对他非常了解,悠悠都怀疑他也是从后世穿过来的。

  胜男舅妈一直在韩屯住到志远开学,才和志远一块回去了。跟着志远去的,还有大舅他们两口子。

  昊昊他们开学了,悠悠开车送的他们,志新也回到了姥姥那里。

  临水一中的校区是解放前的市政府公署,整个校区都是原先的建筑,以英国风格的为主,充满了异国情调。

  进了学校的大门,是一座三层的教学楼。后面两排四座楼房,每座楼房四个教室,。

  教室是二层的洋楼,明亮的大玻璃窗,木质地板和楼梯,都是原色的硬木。地板对接整齐,木质细腻,连个划痕都没有,透着温润的光泽。

  高中每个年级八个班,每班40名学生。两个年级16个班,在校学生700多名。高二的学生较多,有插班复读生。

  学校的阅览室比教室都大,也是上下两层,可惜的是里面的存书很少。据老师介绍动乱期间,除了被烧毁的,大部分被拉倒了废品收购站。废品站的废纸,成车就运去造纸厂,化成了纸浆,悠悠是无缘见到了。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