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7章 “高高三”娶媳妇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县委李书记的话给全村群众吃了个定心丸,大伙一个下午都在议论这件事,激情万丈,准备明年大干一场,争取多喂几头。

  悠悠听的扶额,心想:你们干脆家家办养猪场吧,亏的各家的院子都大,不然夏天味道可是不好闻。要不是自己到处跑着杀毒灭菌,蚊蝇得漫天飞。

  石庙的人都纳闷,同样是养猪,自家喂的还少,咋就这么大的味,韩屯村就没这问题。

  韩屯的群众就说:“那是你们懒,俺一天几次的打扫,上面还盖上土,当然没味了。”

  悠悠在心里狂喊,那是俺的功劳,都让你们给扼杀了。

  慰问团回去后,今天这个单位给送车白菜萝卜,明天那个单位送车土豆,还有的单位送车地瓜,也有送莲藕的,总之冬天该有的蔬菜,全都有送的。

  白菜三分一斤,一车白菜五千斤,也就是150元钱,看起来一大车,群众也喜欢,比救济几百块钱还好,何乐而不为那。

  村里各家各户都分到了大量的蔬菜,比原来自己种的还多,那家的地窖里都放的满满的,不少人家又挖了新的地窖,菜多了,大伙也舍得放开量的吃了。

  农历的十月十二,是“高高三”结婚的日子。“小老妈妈”给儿媳妇准备了四身衣服,两身风衣条绒裤,一件红色的呢子大衣配条绒裤子。一件红色的织锦缎唐装袄,配的是纯毛裤子。送到女方家,在附近的村里引起轰动。

  本来,她准备给“高高三”买身纯毛的中山装,可没扭过儿子。“高高三”还是中意运动服,他要了一身深蓝的运动服,穿上是显得挺拔。不过,运动服配唐装,咋看咋别扭。

  “高高三”奶奶住的老院倒塌了,结婚就得和“小老妈妈”一个院。这个院子三间堂屋,两间东屋一间大门。

  新房设在堂屋的西间里,确实窄吧了点,不过,他家的砖瓦都备齐了,年后就盖新房。

  “小老妈妈”为了办喜事,专门留了头猪,头一天就杀了。村里迎亲用的是拖拉机,车斗扎上了棚子,外面蒙着大红的床单,车前还系上一朵大红花。

  由于下雪路滑,新媳妇娘家离的远,专门来人要求去两辆拖拉机,把嫁妆一块拉来,娘家就不派人送嫁妆了。

  其实,这年代结婚,娘家一般就是陪送仨样家具。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和一个衣柜。也有陪送四十六条腿的,就是加上五斗橱、吃饭桌和四把小椅子,大小加一块总共十件家具,外加一个六条腿的脸盆架子。

  每样家具都得两个人抬着,小椅子是一人搬两个,光送嫁妆的就快二十人了,得坐二桌。再加上男女送客的,一般娘家就得四桌。要是没有送嫁妆的,二桌就行了。

  “小老妈妈”就一个儿子,给儿媳的“下车钱”是最高标准,六十六快六,两个孩子也都是六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