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7章 卖白菜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着自家的两个草垛,满足的说:“打开始喂猪羊,俺就发愁冬天的饲草,现在可算是放心了,明年还得多喂几只。”

  农历的十月一日,也是“鬼节”,又称“鬼开门节”。传说,清明收鬼,十月一放鬼。从这天开始,连续三天都是上坟时间。

  这时候地里的活计大部分结束了,人们有了空闲的时间,去世老人的闺女一般都回娘家,祭奠过世的亲人。文革破“四旧”,这一种习俗却保留了下来。

  姥姥在张集的供销社里,不仅起(批发)了一领(纸张的计量单位,100张为一领)草纸,还起了两箱苏打饼干。好多上了年纪的妇女,来悠悠家的代销点,买回娘家的礼物。

  悠悠也由此了解到,现在人们拿礼物的分量。大多数人就是买一张草纸,两盒苏打饼干。

  草纸0.03元一张,苏打饼干半斤一盒,0.18元钱。两样东西加一起,0.39元钱。

  也有人再要0.10元钱的水果糖块,装兜里给孩子吃。十月一回娘家不用拿白面馒头,四五毛钱就走一趟亲戚。

  今年的农历十月初六立冬,过了十月一,队里就开始收萝卜。先收的胡萝卜,河滩新开的荒地多,今年队里种的胡萝卜也多。胡萝卜比地瓜难刨多了,刨出来还得把上面的缨子去掉。

  用了两天的时间,才把胡萝卜收回来。白萝卜就容易多了,一个上午就收完了。萝卜分到家,妇女就开始忙了起来,把个头小的挑出来腌咸菜,家家都买十几斤咸盐。

  还有淹辣萝卜酱豆的,悠悠姥姥也把留下的酱豆淹了,又淹满了一个六十斤的大坛子。

  辣萝卜叶子摘去黄叶,挂在房檐下晾干后,到过年时蒸菜包子用。散碎的叶子也舍不得扔,好多人家用来蒸包子。

  二奶奶家今年猪油多,放了猪油的萝卜叶馅的杂面包子,确实好吃。悠悠吃了桂萍送来的包子,缠着姥姥自家也包了两锅。

  50亩瓜地都种了白菜,今年韩屯村喂的猪多,农家肥也多,白菜长的特别好,每颗都在10斤左右,亩产高达万斤以上。

  村里又开始卖白菜了,白菜比西瓜好卖,毕竟这是人们一个冬季的主要蔬菜,那家都储存200——300斤,光靠副食门市根本供应不过来。

  副食门市里供应的白菜0.01元一斤,早上一到货就被大家抢了。为了购买大白菜,人们从半夜开始,就在门市前排队,就这好多人家也买不到。

  因此,村里拉到城里菜市场的白菜,0.02元一斤也好卖。毕竟需求量大,价格又低,那家都要十几颗。

  为了方便买菜的人们,悠悠提出了送货上门的主意,还真被村里接受了。反正村里人多,再者大家也盼着能去城里开眼界。

  其实,在城里也很辛苦,白天劳累一天,晚上就在菜摊边搭个窝棚,凑合着睡一晚。早晚吃口热饭,中午就是买个热馍,就着咸菜趁空对付一顿。

  送菜上门确实方便了城市里的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再者韩屯村的白菜长的也好,个头大还瓷实。

  城里的居民都乐意买韩屯的白菜,爱国舅舅和“高高三”不停点的往城里送,还没送到就被人们预订了。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