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1章 城里的东西就是好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仔细的研究了一遍,大伙赞不绝口,总之是那那都好。

  最后的结论是,城里的东西就是好。令悠悠想起了二十一世纪初的一句话:外国的月亮都是圆的。

  大舅和“高高三”用拖拉机,在村前的塘子坑边上拉熟土,当盖房子的泥抹。为了结实和防潮,和泥时再掺上些石灰膏。

  石灰膏一般都是提前买生石灰自己加工,城里也有卖加工好的熟石灰,用的时候再调制。悠悠家因为提前盖房,来不及了,所以舅姥爷才吩咐在城里买。

  悠悠从商城里拿出来的是调制好的石灰膏,质量那是绝对的好,用袋子装着。就连沙子都是袋装的,昨晚卸车时,大家一袋袋卸下来,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现在看到了,都说,城里人连沙子都用袋子装,咱装粮食都没布袋。

  装石灰的袋子是塑料编织袋,两个舅妈把它们洗刷干净,准备以后装粮食用。

  有人就说,这要是尼龙的袋子就好了,能做多少裤子啊。接着大伙就八卦起尿素袋裤子的笑话,一群人笑的前仰后合。

  一个传说是:六十年代末,某地非常贫困,没衣服穿。进口尿素袋是薄尼龙的,很多人用它缝制成裤子穿。有一对新人喝完喜酒之后,晚上进洞房休息。新郎看见新娘的短裤上印着四个大字:“不宜久藏。”他非常高兴。而新娘看到新郎的短裤上的字以后,吓得晕过去了。原来上面写着:“净重25kg”!

  还有个传说:“大干部、小干部,一人一条化肥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裤裆里写着含氮量,隐约可见百分数。”这是七十年代初,农村流行的一首童谣,那时的孩子们都会唱。

  据说在农村,许多有面子人家的女人,比如大队长、会计、保管的媳妇儿等等,都将生产队里用的日本尿素袋子拿回家,做成裤子,不花钱票,还是进口服装,别提有多风光。所以,有时只是为了要袋子,不惜将白花花的尿素一通乱撒。

  小日本进口的化肥袋子就是结实,里面用透明塑料袋包裹,外面一层用化学纤维织成,格外柔软细腻,比那黑粗布结实多了。做成裤子,经穿耐磨,笔挺好看。所以村里来了化肥,剩下的化肥袋子,就成了一宝,干部们私下里就偷着分了。

  化肥袋都是白色的,上面的商标文字又多又显眼,用来做裤子必须把它染成棕色或黑色,才能盖住文字。也有些人未经染色就用来做裤衩,裤裆前后便分别有“净重50公斤”“含氮量45%”的醒目文字,成为笑谈。可那靛青染料,水洗的次数多了,颜色慢慢的褪去,屁股蛋子上“尿素”两个大字,就会慢慢地显现出来,成了童谣中唱的那样。那几年,只要屁股上清晰地看到尿素两个字的人,不用问,准是村干部。

  还有几个段子: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咱国家还没有这种洋货,谁要是有件化肥袋做得衣服,也算是身份的一个象征,穿上尽显风光。于是,买不到化肥袋的广大社员们就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编成段子挖苦讽刺有点门路的干部。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