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2章 炸燎豆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好准备。您要是不放心,咱把钱拿出来放吧。”

  “悠悠啊,姥姥不是担心钱,姥姥就要你好好的。这里以后咱还是少进来的好,你不是在外面也能收放东西吗,咱能用就用,不能用就算了,姥姥的心里不踏实。”

  得,为了姥姥的踏实,以后的生活就遭罪了。不过比起其他人来,还是高出来好多。悠悠把钱都拿了出来,金条也拿出来了。

  姥姥看着炕上一大堆的钱,有点儿蒙圈。这时候的钱最大的面额,就是十元的大团结,一千元一捆,十多万元钱一百多捆,包起来就是一大包袱。

  悠悠找出个密封袋,把钱和金条都装了起来。姥姥赶紧说:“悠悠,外面放十万就行,剩下的还放在你那里,咱到时候好用。”

  行,一切听您老人家的安排,悠悠把多余的钱又收了起来。

  姥姥对悠悠的密封袋不放心,外面又裹上好几层塑料袋,最后找了个大坛子,把东西放在了坛子里,盖上坛子口,外面又包了几层塑料袋。

  悠悠用机器人在箱子下面挖了个大坑,把坛子埋在坑里。挖出的土收进空间。一切收拾完毕,姥姥才放心的吐了口气。

  “即使你那里面的东西没了,这些也够咱家过好几辈子了。”

  也是,十万元钱不算多,可那些金条是保值的,怪不得人们热衷于存放黄金。

  “姥姥,这下您放心了吧。咱言归正传,还是接着说种地的事情。现在种小麦正好,豆茬也是好茬口,您能说动舅姥爷不留春地,都种上麦子吗?不然明年春夏作物绝收,人们吃什么那。”

  “这恐怕不好办,不种高粱吃啥啊。高粱豆,高粱豆,没高粱咋吃啊。”姥姥的思想,还是停留在高粱豆的固定模式里。

  “姥姥,您以前在京都吃什么啊?也吃高粱豆?”悠悠提醒姥姥。

  “咋能和京都比,过去京都大户人家的丫鬟吃的都比咱现在强。咱村里可是连个富农也没有,还真没人知道京都里的人咋着吃饭。再说,高粱的产量也高,人们可全指着高粱填肚子那。”

  姥姥要是知道到了八十年代,人们家家都吃上了白面馍,不知有何感想。这也是邓爷爷受到全国人们,特别是八亿农民拥护的主要原因。

  “姥姥,高粱的产量可不算高,不就四百多斤吗,今年咱村的小麦可也快四百斤了。再说,种小麦还能再种一季豆子,加上三百斤豆子,还是种小麦上算,总产量高多了。”悠悠就不明白了,就是按原来麦子一百七八十斤的产量,也是种麦子和大豆的产量高。

  “也不知你咋长的,小小的年纪账算的贼快。可你还是小啊,好多的事情弄不明白,有些账不是你那样算的。

  悠悠啊,你不知道,豆子它不能单独当粮食吃,得和别的粮食掺着吃。豆面散,它就蒸不成干粮,也喝不了稀饭,你没见谁家喝豆面吧。”

  姥姥的话让悠悠猛然想起,大豆确实是油料作物。穿来这里,光听人们自豪的说高粱豆窝窝了,就不自觉的把它当做粮食作物了。除去大豆的产量,高粱确实算产量高的。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