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26章 继续读《中庸》之道_孔门学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解读一下!”

  曾子解读道:“先生说:鬼神有什么德行呢?千万不要小瞧了,鬼神的德行大得很啊!虽然,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天下的人都斋戒净心,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去祭祀它,鬼神的德行真是无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头上,好像就在你左右。《诗经》说:‘神的降临,不可揣测,怎么能够怠慢不敬呢?’从隐微到显著,真实的东西就是这样不可掩盖!”

  “对鬼神的敬畏,是有原因的!继续往下读,是什么原因?”

  “是!乐伯伯!”曾子应道。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解读一下!”

  曾子解读道:“先生说:舜算不算是个最孝顺的人呢?在德行方面算是个圣人,地位上是尊贵的天子,财富拥有整个天下,宗庙里祭祀他,子子孙孙都记得他的功业。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地位,必定得到他应得的财富,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名声,必定得到他应得的长寿。

  所以说,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它们的资质而厚待它们。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诗经》说:‘高尚优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受上天赐予的福禄。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给他以重大的使命。’所以,施行大德的人必定会得到他应得结果,名至实归。”

  “你先生这是在解释:为什么要敬畏鬼神?为什么要重视祭祀?受祭祀的神灵和人物,都是有他受祭祀的原因。有德行的人,后人心甘情愿去祭祀他、怀念他!是吧?”

  “是!乐伯伯!谢谢乐伯伯!”曾子感谢道。

  “继续往下念!”

  “是!乐伯伯!”曾子应道。

  子曰:无忧者其唯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攒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什么意思?解读一下?”

  曾子解读道:“先生说:无忧的君主大概只有文王吧!以王季为父亲,以武王为儿子,父亲创作了它,儿子传述它。武王继承大王古公亶父、王季、文王未竞的事业,专一于军事而拥有天下,自身不失掉天下最显赫的名声,成为尊贵的天子,财富拥有整个天下,死后宗庙里祭祀他,子子孙孙都记得他的功业。

  武王的晚年授命于周公,周公成就了文王、武王的大德,追怀太王、王季,上祀先辈诸公以天子之礼。这种礼,通达于诸侯、大夫以及士和庶民。父亲是大夫,儿子是士的,以大夫之礼埋葬,用士礼来祭祀;父亲是士,儿子是大夫的,以士礼埋葬,用大夫之礼来祭祀。规定的丧期,通达于大夫。三年的丧制,通达于天子。父母的丧礼,无贵贱之分,道理是一样的。”

  “讲的是世代传承!是不是?意思?”乐歌问。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