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吴 有怨必报_糜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防线,重要之处在于江夏、柴桑二郡。

  大司马不若命邓刺史率一军进逼江夏,再令臣率一别军东至柴桑,以为牵制之势。

  而大司马则预留一支精锐亲自统率,趁敌军南北不能相顾之时,择虚攻之。

  只要我军能拿下江夏或柴桑任何一郡,则逆吴防线大开,灭亡之日不远矣。”

  陈到性格沉稳,所以他提出的策略,是看起来更加稳妥的三路并举之策。

  在陈到话音落下后,邓芝也忍不住站起来说道:

  “石校尉及陈镇东所言,皆有道理。

  然臣以为,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今荆州粮草尚未充足,大司马不若下令大军屯兵边境,与百姓共同耕作。

  这样一来,既能快速令我军粮草丰足,又能让我军在逆吴发生内乱时及时出兵,可谓一举两得之策。”

  邓芝是知道糜旸有意以张昭为突破口,来使江东内乱的。

  再加上身为荆州刺史的他,深知荆州农业的情况,于是提出了这一策略。

  在听完三人的建言后,糜旸脸上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可以说,三人的建言都有着可取之处。

  只是糜旸认为,他们三人的建言,却也都有着不足的地方。

  糜旸开口说出了他的看法:

  “仲容主张一鼓作气,乘船直接渡江,横行于江南;镇东认为应该牵制敌军,趁虚攻之;伯苗则以为,应当屯兵边境,相机而动。

  以上三策,的确都是攻取敌国的常用之计。

  但是自从我们北伐以来,大小苦战多场,我军的战力受到了不小损耗。

  加荆州遭受战乱数十年,十户不存一。

  我纵有分兵之心,可若陆逊下令在重要渡口排列战船,加固城池占据险要,那么我们分兵牵制的计策,反而会拖垮我们自己。

  另外我军的到来不是秘密,陆逊定然早有防备,若采取仲容的计策,未免太过冒险。

  要知一鼓作气,势不能久,若一击不胜,之后奈何?

  吴国与我为敌,自公安以来,已经数年。

  这期间他们君臣惧我威名,遂上下团结,同心同德,我虽有使彼内乱之策,这孙权非庸主,江东又多俊杰,这策非一时可以奏效。

  故伯苗之策,并非上佳。

  如今我军刚至荆州,对敌军的情况并不熟悉。

  敌军设置的哨所,又数量众多戒守严密,我们的间谍不能进入,得不到任何消息。

  如果军队没有耳目消息,侦察不够详密,却冒然发重兵以面临巨大的危险。

  这就是怀着侥幸心理以邀取成功,企图先战而后求取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良策。

  陆逊虽对我下达战书,可今是两国春耕之际,陆逊知兵之人,短期内不会贸然发兵。

  敌军无速战之力,我军又有久战之需,那么我们为何不采取以静制动的计策呢?

  我军当下要做的,有六件要紧的事。

  第一,宣传优惠的政策,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