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五章 霸王杂之 狡黠刘禅_糜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殿内众臣中的许多人都听得入神了。

  包括糜旸。

  孙权无耻的行径,难以戳穿吗?

  说实话,并不难。

  收复关中后,关西世家成为了大汉中一股的新兴政治力量。

  关西世家的加入,最大的好处在于,为大汉贡献了许多有名的名士。

  而名士在当世最大的作用是什么?

  不就是影响,乃至于操控舆论嘛。

  只要糜旸一声令下,不用多久的时间,许多关西名士就能在大汉境内,掀起一股讨伐孙权的舆论风暴。

  在那场舆论风暴中,众多关西名士能将孙权喷的体无完肤。

  但这样的办法,可以用来解气,却没办法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因为关西名士再多,他们最多能影响的也只是大汉境内。

  收复长安后的大汉,每做一件事,都要从整个天下着眼。

  毕竟大汉的定位是华夏正朔。

  可这一点不是名士多就有用的,曹魏与孙吴境内的名士亦不少。

  要是贸然暗中授意关西名士抨击孙权,那么曹魏与孙吴两家的名士肯定会反击。

  三家名士各执一词的情况下,会给天下人造成一个默认的心理印象——汉、魏、吴三家互相撕咬,本质上并无不同。

  这样的心理印象是有利于孙吴,却是不利于大汉的。

  该说不说,孙权的政治天赋真的是点满了的,他走的每一步看似滑稽,但背后都有着深意。

  正是知道这一点,所以糜旸从始至终,都未提出过这方面的建议。

  而糜旸也一直未找到好的办法,来从根本上瓦解孙权的阴谋。

  糜旸想不出,诸葛亮却想出来了。

  大汉既然是华夏正朔,那他自然不屑与所谓的吴朝争辩。

  相比想在言语上取得胜利,诸葛亮则是直接用堂堂正正的行动,来让孙权的一切阴谋不攻自破。

  尊崇忠义、宽仁、自信、等等符合华夏正朔的形象,会在孙登被封赏后,一步步潜移默化的在天下人心中成为今汉的标签。

  而分化、离间、种乱、等等能让孙吴内政一团糟的手段,亦会在孙登被封赏后,一步步在江东的腹心之地发酵酝酿着。

  在明白了诸葛亮的所有想法后,糜旸不自觉地想起了史书上非常着名的一句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诸葛亮今日的建言,不就是很生动地在诠释着这句话吗?

  不止殿内众臣对诸葛亮的建言感到惊喜,就是坐在主座上的刘备,这一刻看向诸葛亮的目光中,也充满了满意与骄傲。

  卧龙向来不轻吟。

  可一旦吟叫,那定然是天籁之音。

  没有过多的犹豫,刘备就开口道:

  “丞相之言,深得朕心,当速施行。

  至于孙登具体该如何封赏,亦由丞相一言决断,无须报于朕。”

  正所谓: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可身为天子的刘备,却毫不迟疑地将封赏孙登的权力交到诸葛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