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五章拖欠饷银_红楼蕴大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臣手上,既然如此,肯定是紧着自己要紧,大乾朝的赋税拢共就这么多,若是先发给京营的人,万一他们文官不够了怎么办?

  不要小看了京营的饷银,大乾朝的军饷不是按月发的,是半年一发,而且因为上半年拖欠京营饷银的事,故而户部若是要发放京营的饷银,估摸着要一年整的饷银。

  京营本就不同于其他部队,其中皆是精锐,俸禄又高出不止一倍,就算是按照最低标准,每个兵丁一月二两的饷银,京营八万余人,再加上一年的饷银,这就高达近两百万两,这还是不算骑兵,各校官的饷银。

  而且按惯例,拖欠饷银的都是各地驻军,边军的饷银一般是不会拖欠,所以国库早就准备好了边军的饷银,除却边关的饷银,再加上京营的数额,文臣们心里能不发慌?

  贾蕴闻言冷哼一声,骂道:“去他娘的惯例,陛下都同意了,由得了他们耍小心思。”

  见贾蕴开口骂了起来,柳珰上前道:“伯爷,虽说陛下有令,可户部的人拿着核算税银的由头,这也挑不出理来。”

  贾蕴明白柳珰的意思,虽说有着圣命,可流程在那里,上交国库慎之又慎,自然不能马虎。

  若是由贾蕴先破了这个规矩,往后税银入国库便有了空子可钻,对于崇明帝而言,孰轻孰重分的仔细。

  贾蕴沉吟片刻,开口都:“本就拖欠了饷银,如今大过年的,饷银还发不出来,下面的将士岂能心安?”

  封建朝廷,男丁都是家里的顶梁柱,饷银都快拖一年了还发不出去,士兵家里还怎么过一个好年。

  牛成等人自然也晓得,可是这是户部挑着理不发,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于是开口道:“伯爷,咱们催催便是,饷银早晚会发下来。”

  贾蕴当然知道饷银早晚会发下来,这话还要他们说,为何贾蕴会上奏补发京营之兵的饷银,还不是树立威信,今年贾蕴才上任京营节度使,而且不辞辛苦地搞了一场整顿京营的活动,换上了不少新兵,这时候京营说要拖欠饷银,这不是赤裸裸地打贾蕴的脸吗,这要是真拖到年后,他这个京营节度使在京营将士们心中还能有威信?

  赏罚分明,这不是一句空口的话。

  念及此处,贾蕴不由地想到是有人在背后使绊子,要的就是丢贾蕴的脸面。

  沉吟片刻,贾蕴沉声道:“伯约,带上亲兵,我要去户部亲自问问,他们这些管钱袋子的人到底能不能干好事。”

  众人瞧贾蕴这幅模样,看来是打算要闹起来,柳珰忙上前劝道:“伯爷,户部年节事务繁忙,一时照应不周,咱们体谅体谅,派人去催催便是。”

  贾蕴晓得柳珰是在劝诫不要将事情闹大,论起口舌之利,他们远不及文官,按常理吃亏的一定是他们武将。

  可贾蕴可不怕吃亏,冷哼一声,贾蕴沉声道:“咱们是武将,体谅个狗屁文臣,今个儿户部不给个交待,闹到陛下面前我也不怕。”

  说着,贾蕴偏头吩咐道:“伯约,走,咱们去户部走一趟。”

  曾国藩抿了抿唇,本想着劝说贾蕴不要意气用事,可细想一番,贾蕴说的没错啊,他们武将为何要给文臣背锅?

  念及此处,曾国藩旋即跟了上去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