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5章 【发展科技产品】_港岛家族的诞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些人,直接七十年代末期就去西域投资,为国家扶持一个个品牌,将羊毛、绵制产品远销欧美日,没有这些人,羊毛依旧是羊毛,棉花还是棉花,没有先进的设备、管理技术,一切都是枉然。还有大量的工业家去内地,带去了先进的设备,优秀的管理技术;没有这些人,不知道要走多少冤枉路。

  发展科技!

  林志超终于决定,认真来做这件事情,而不是让企业顺其自然发展。

  他旗下的美的电器,目前专门从事生产收音机、录音机、电风扇等产品,以收音机为例,目前每个月生产10万多台,每年出口120万台,但利润实在低,大概只有800万港币左右;这已经是香港最大的几家电子厂之一,美的电器连同其它业务,一年也赚不到一千万港币。

  这些都是香港的初级电子产品,而且都是组装企业。

  不过,香港却是可以生产收音机的全部零件,收音机的壳当然是没有问题(塑胶),电池也毫无问题(有好几家电池品牌);科技含量最高的‘晶体管’,香港也有工厂在组装和测试,不仅可以供应香港所需,还能远销海外,当然是美资公司的产业。

  在这个世界经济交互的时代,不需要什么零件都自己生产,只要你掌握自己的技术,一样可以畅销全球。当年日本为了本国收音机的利益,宣布不卖给香港晶体管,而香港各大厂商一周时间便已经寻找到新的渠道,从美英等国进口。

  香港的收音机,比日本还有竞争力。而香港的电子工厂,也从1960年的5家,达到今天(1969)的200多家;工人从260多人,达到今天的仅30000人,用工增长了100倍。

  香港电子产业,已经成为仅次于纺织、成衣、塑胶及塑胶花、玩具之后的第五大产业。

  在后世,香港电子产业在80年代初成为第二大产业,出口金额135亿港币;到了九十年代初,已经成为第一大产业,出口额高达600多亿港币,产品非常的多样化。

  只不过,香港在八九十年代时,错失电子产业升级,以至于中低端产业转移至内地,华强北便是香港电子产业的一个延伸;至于高端产业,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最重要的还是没有人愿意投资和冒险,因而香港错失机会。

  想到这些!

  林志超隐隐约约有些兴奋起来,是时候展现出‘钞能力’的时候,他要为香港培育一个拥有科技的未来。

  将来,和内地互相结合,形成一个效应。

  翌日,林志超出现在长江工业集团的办公室,并招来集团核心管理高层,以及美的电器的总经理李振隆、副总经理彭嘉年。

  众人坐在他办公室的会议区,进行讨论。

  林志超率先讲道:“我看好电子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香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