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章 里程碑_全宇宙最后一个人类幼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制成豆油,纯粹是因为油料和豆粕较为方便储存的缘故。

  这就是没有仓库的坏处。

  因为之前在无土栽培车间和畜牧水产养殖车间的建设过程之中,从维生区延伸出来的各种管道和线缆已经预留好了接口的缘故,仓库框架搭建起来之后,直接就可以进行内部线路的铺设了。赵长星预估了一下未来各种作物的产量,决定预留给大豆20平米面积,约70立方米体积的储存空间,极限条件下,可以储存大豆约50吨。按照当前条件下年产吨计算,足够20年的储存了。

  大米的储存面积大了一些,约30平米面积,90立方米体积的样子,极限条件下可以储存大米65吨,差不多也是20年的产量。

  小麦的情况与其类似。

  望着厚厚一叠图纸,与堆在地上乱七八糟的各类建材,赵长星感叹了一声:“什么也不说了,干活吧。”

  之后,就一头扎进了工作里。

  大豆,大米,小麦三个储存区的建设又用去了两个月的时间,差不多刚好赶上大米与小麦的收获。于是空荡荡的仓库之中迎来了它们的第一批住客。约3吨大米和吨小麦被存了进去。

  最新技术加持下,这些作物至少可以保存十年,都仍旧还有与新粮差别不大的口感。就算十年之后口感差了,也可以拿去做成饲料,总之不会浪费掉。

  时间慢慢的流逝着,又过了一年多时间,无土栽培车间与畜牧水产养殖车间,还有仓库终于全都建好了。不过现在,它们还不能全都投入运转。因为新的自动化营养液调配车间还未建好。

  之前大豆,水稻,小麦的种植所需要的营养液,仍旧来自于一期工程之中的那个小型的自动化营养液调配车间。为了支撑它的运转,赵长星当初还不得不从人类一号基地维生区之中牵了一根临时线缆过去。

  但它的产量终归有限,支撑这三种作物的生长已经是极限,再多就不行了。

  产量更高,更加自动化的营养液调配车间的建设必须要开始了。

  它的框架搭建,内部线路铺设等用去了约四个月的时间,之后,转移、连接各种线路,将它们从一期工程的临时车间接到现在的正式车间,又用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这个过程对于作物的生长有些影响,但并不大。

  等这一切都弄完之后,无土栽培车间终于可以全功率生产作物,而等它们生产一定时间,各种作物的果实或者植株有了足够储备之后,畜牧水产养殖车间也将随之开始生产。

  这时候,孩子们都已经七岁了,一个个长得机灵可爱,早就没有了刚出生之时那种红呼呼皱巴巴的丑样子。距离赵长星来到塞德娜星更是已经过去了八年。

  刚来的时候,赵长星27岁。今年都已经35岁了。

  此刻的赵长星相比起

  请收藏:https://m.aiz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